杨朔的延安之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西梅[1] 

机构地区:[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出  处:《春秋》2022年第4期10-14,共5页

基  金: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21-ZXKY-03);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L2021Z0708014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杨朔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始终是他重要的生命表达形式。在奔赴延安后,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创作重点转向了小说和通讯,同时进人了创作的高产期。这一时期的创作是时代与个人最完美的结合,同时也表达了杨朔对延安、对战士最热忧真挚的爱。正如杨朔所说:“这一次壮烈的民族革命展开以后,才着沙场上的英雄践踏起的散布着祖国气息的泥土,拿起不到三寸长的笔杆,站在文化的岗位……我希望它(笔杆子的战斗力)会含着原子的万分之一的活力,能够对于统一战线呈献出一点不足道的微力。”

关 键 词:高产期 杨朔 统一战线 笔杆子 表达形式 延安 战斗力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