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邵栋豪 SHAO Donghao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105-112,共8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基 金: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项目:“恶势力保护伞的刑法规制研究”(编号:GJ2019C06);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编号:Xm20161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我国商业欺诈犯罪立法问题研究”(编号:2015M582510)。
摘 要:为应对严重的虚假诉讼态势,刑法将虚假诉讼行为入罪,并将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权益作为该罪的法益,但为该罪设置双法益的方式并无意义。虚假诉讼罪应为抽象危险犯,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即为既遂,不应要求捏造的事实可能对裁判产生实质影响。司法解释将虚高债权的行为排除在虚假诉讼罪之外,而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公文、证件、印章罪进行处理,难免造成罪刑失衡和处罚漏洞。虽然立法和司法解释划定了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范围,但司法实践仍难以将其与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行为有效界分,因而有必要探索具体的划分标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