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晓炜[1,2]
机构地区:[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中央民族大学
出 处:《音乐创作》2022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基 金: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推动中国古诗词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研究”(编号2020BD01143)的阶段性成果;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编号20ZD17,首席专家:廖昌永)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陕北民歌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承载成为中国知名度高、传播度广且深受民众喜爱的地方民歌,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但是陕北人民记录乡土生活、诉诸内心情感、期盼生活美好与表达精神思想的重要文化载体,更折射出它的人民性、大众性文化特质。伴随中国革命进程,陕北民歌的红色文化多功能特征赋予其重要社会价值,经典革命民歌早已成为红色文化代表与革命精神象征。它深度参与专业音乐创作过程,被作曲家广泛关注,是诸多优秀专业音乐作品的重要素材来源。尤其基于时代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新民歌现象,有着重要社会影响与研究价值,亦是当下陕北民歌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学术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