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艺生[1] 杨帆 CAI Yisheng;YANG Fan
出 处:《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65-71,共7页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基 金:2021年度重庆市社会规划“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项项目“国家安全视域下的数据资源治理政策与规则研究”(项目编号:2021YBCS38);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治安学特色专业建设学生研究项目“数字语境下侦查治理理论研究”(项目编号:CQSTZAX04Y-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2013年《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技术侦查措施制度以来,实践中监控类技术侦查措施程序适用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2019年至2021年间425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发现,监控类技术侦查措施适用总量逐年升高,2018年后有所回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比例较高;绝大部分适用于重大毒品犯罪案件;适用通信监控措施与行踪监控措施较多;案件审批程序较为宽松;大多数转化为办案说明、抓捕经过以及情况说明等形式的说明性材料;监控类技术侦查所获取证据排除比例极低。问题在于监控类技术侦查措施整体适用条件模糊,“根据侦查需要”释义不明,监控类技术侦查所获取证据排除难。完善措施为明确案件适用范围,厘清“根据侦查需要”内涵,建立技术侦查所获取非法证据排除“个案权衡”规则,建立针对性救济程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