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景凯东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2]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22-129,共8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唐代王言制度研究”(17XNL011)。
摘 要:唐开元二十二年(734)的北庭都护刘涣杀突骑施市马使者阙俟斤事件,作为导火索引发了唐与突骑施的战争,是唐朝经营西域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这次事件的相关细节主要保留在王言材料之中。刘涣杀阙俟斤源于唐与突骑施此前冲突的历史和其身为边疆重将的职责,但和平时期杀死盟国使臣仍是过当行为。事件发生后,唐朝迅速采取斩杀刘涣并传首突骑施等一系列措施,以期维护边疆的和平局面。但突骑施以刘涣事件为口实,与吐蕃联合进犯唐朝,引发了影响数国命运的战争。王言材料保存了刘涣事件的具体原因和发展过程,构建起事件与此后突骑施进攻西域唐军之间的联系,记录了唐廷高层的真实态度和前后表态变化,使得今人得以透过正史中曲笔略写的迷雾,了解当时西域真实的战略形势。王言史料对唐史研究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