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文艺”何以可能?——《讲话》发表后的延安剧论与秧歌实践  被引量:2

How did “Literature and Art for Workers, Peasants and Soldiers” Come into Being——Yan’an’s Drama Comments and Yangko Activities after the Presentation of Talks at the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 in 194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熊庆元[1] Xiong Qingyuan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22年第3期35-42,共8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摘  要:延安新秧歌运动,作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为《讲话》)所提倡的文艺工农兵方向的直接产物,其出现基于诸多历史条件。1942年《讲话》发表后《解放日报》对丁里《秧歌舞简论》的转载、延安文艺界对此前剧运的检讨以及围绕相关戏剧问题所展开的讨论,为新秧歌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引。1943年春节前后以鲁艺为代表的秧歌革新实践、延安各界对这些实践展开的讨论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此过程中进行的艺术调适,为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出现提供了实践基础。重思《讲话》与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生成之间的历史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延安戏剧形式变革的深层逻辑,亦可深化对延安道路的独特性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的历史理解。

关 键 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秧歌运动 工农兵文艺 

分 类 号:I207.3[文学—中国文学] J809.2[艺术—戏剧戏曲] J722.2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