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肠道微生态及益生菌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桂志红 王华富[2] 吴凌慧[1] 黄刚[1] 彭健韫[1] 张小如[1] 孟金玲 项美娟[1] 兰乐健[1] 

机构地区:[1]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丽水323000 [2]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丽水323000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2年第7期600-60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  金:丽水市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No.2017RC19)。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情况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期(CKD3期)~5期(CKD5期)的非透析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以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CKD患者及健康者的血、粪标本。检测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粪便菌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水平,同时检测常规血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红蛋白等。分析CKD患者肠道菌群情况,TMAO浓度与微炎症指标及其他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益生菌干预治疗12周,分析肾功能、微炎症指标、TMAO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CKD患者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的浓度明显减低(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经12周益生菌干预后有所改善。CKD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KD患者LPS、TMAO水平明显升高(P<0.05)。TMAO水平与Scr、BNU、PTH、TNF-α、IL-6、血β-MG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与Hb、HCT、Alb、GFR水平显著负相关。CKD患者给予益生菌干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lb水平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IL-6、LPS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发现Scr、TMAO水平亦有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浓度减少,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浓度升高,且肠道代谢产物TMAO水平明显升高。TMAO与CKD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与TNF-α、IL-6水平显著正相关。益生菌的干预治疗,可改善CKD患者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肠道微生态。

关 键 词:慢性肾脏病 肠道微生态 微炎症 氧化三甲胺 益生菌 

分 类 号:R692[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