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超[1] 艾慧[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研究中心

出  处:《当代经济》2022年第9期3-8,共6页Contemporary Economics

基  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利益权衡及财政补贴支付的合理化区间研究,编号:17YJA790001。

摘  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于就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就业既可以产生创造效应,又可以产生破坏效应,两者在未来会是一个并存的局面,到底影响程度会往哪个方向倾斜,比如,会受到厂商对利润的考量、政府政策和失业者自身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我国就业的优化升级。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分 类 号:F0-0[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