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飞龙 TIAN Feilong
机构地区:[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法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年第5期79-90,共12页Journal of United Front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研究”(19ZDA1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涉外法治的规范原理与典型制度研究”(YWF-22-W-205)。
摘 要:香港回归25周年以来,“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展现出巨大成功和丰富内涵,其法理完备性与制度韧性需要正确理解、认知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一国两制”的历史根基、法理体系与实践取向进行了最为权威和富有理论深度的阐述。此次重要讲话抓住了“一国两制”法理建构和话语权塑造的关键,从文明史角度确证香港与祖国的历史命运共同体关系;在“一国两制”法理层面前所未有地强调“一国”在“一国两制”体系中的根本地位。此次重要讲话明确“一国”是具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将爱国扩展到对中国共产党的尊重与维护。此次重要讲话从三个具体方面总结了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和贡献,给香港社会与国际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制度稳定性预期和良好发展愿景。此次重要讲话使用“四个必须”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规律,阐述“一国两制”从抽象到具体的良性转化循环关系。此次重要讲话落脚在“四点希望”,涵盖“一国两制”香港实践新阶段需要面对的政府管治贤能化、发展功能体系化、社会民生破解化与社会团结重构化的关键议题,是香港实现由治及兴的基本坐标与课题。此次重要讲话将对“一国两制”长期坚持和国家改革开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性发展,起到权威而强大的信心释放和理论指导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