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路上皮癌超声造影与Ki-67、VEGF表达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莉[1] 曲虹[1] 刘雨洋[1] 罗晓玲 

机构地区:[1]大连市友谊医院超声诊断科,辽宁大连116001

出  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9期16-18,共3页Journal of Doctors Online

基  金:2018年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11041)。

摘  要: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指标,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PUC)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的病理机制及对病变预后评价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PUC患者45例,其中复发26例,初发19例,术前观察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记录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并分析,如造影剂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PT)、峰值强度(PI)、廓清时间(WT)。结果在45例PUC患者中,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HGIPUC)25例(25/45,55.56%),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LGNIPUC)20例(20/45,44.44%)。HGIPUC患者中复发24例(24/25,96.00%),初发1例(1/25,4.00%);LGNIPUC患者中复发2例(2/20,10.00%),初发18例(18/20,90.00%)(P<0.01)。45个病灶术前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造影剂于肿块内部快速充填,AT早于周围正常膀胱壁,造影剂充填强度高于周围正常膀胱壁,延迟期肿块内部造影剂逐渐廓清,早于周围正常膀胱壁。HGIPUC组AT、PT与LGNIP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WT大于LGNIPUC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GIPUC组中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LGNIPUC组(P<0.01),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阴性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UC患者的PI与Ki-67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反映不同级别不同浸润性PUC肿瘤增殖及血管形成情况,具有快捷、可重复、相对无创的特点,对PU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关 键 词:膀胱癌 超声造影 分子标记物 预后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