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 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学组 张颐[2] 张师前[3] 王建东[4] 李芳梅[5]
机构地区:[1]不详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00001 [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山东济南250012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 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年第9期907-911,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基 金: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9JH6/10400006)。
摘 要: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Bartholin’s gland),位于阴道口两侧并开口于阴道前庭,主要功能为分泌黏液,润滑阴道和外阴[1]。腺体开口因各种原因阻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脓肿(Bartholin’s cyst or Bartholin’s abscess)。前庭大腺囊肿发病率约为2%[2],多见于20~29岁的育龄期女性,其中单身、未生育、初产妇和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妇女更为多见[3]。韩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前庭大腺囊肿的发生率为每年(0.55±0.04)/1000人,30岁后前庭大腺开始逐渐退化,48岁之后前庭大腺囊肿发病率迅速下降。前庭大腺囊肿临床表现各异,包括无症状、肿胀感、继发感染形成前庭大腺脓肿等。无症状前庭大腺囊肿可数十年无变化或自行消退。前庭大腺脓肿的发生率为每年(0.95±0.06)/1000人[4],是前庭大腺囊肿的2~3倍[5],约1/3患者治疗后复发[6]。前庭大腺脓肿一般不易自行消退,可反复发作,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