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传和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年第5期922-92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之一,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且未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1]。IBS临床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未定型4种亚型,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南方一项调查显示IBS-D占IBS患者人群的74.1%[2]。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情绪、饮食、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肠-脑互动异常[3]。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青年居多,无明显性别与地域差异。IBS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多伴有焦虑、抑郁、神经质等心理异常。目前治疗目标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西医常用药物包括解痉剂、止泻剂、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益生菌、神经递质调节剂等,虽然缓解症状有效,尚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且不宜长期服用,临床依从性差。中医药治疗IBS-D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个体化治疗,IBS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4]。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痛泻消汤治疗IBS-D肝气乘脾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 键 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中医药治疗 内脏高敏感性 排便习惯 粪便性状 止泻剂 解痉剂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23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