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文华 Shen Wenhu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9期53-65,共13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摘 要:华夏文明基于其宇宙观和文明制度的确立。天文为人文之源,《尚书》以“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拉开了华夏天道信仰之序幕。天道是自然与神性的统一。从三代至清朝,无形的主宰之天——昊天上帝一直是国家祭祀的主要对象;自然有形之天则是围绕着处于星空中心的璇机玉衡确立天地秩序,管理天时、地理、人事、春夏秋冬四时“七政”。通过对璇玑玉衡古义及其神学地位的辨析,可以发现中国天道信仰的核心并非始终如一。汉代对天道中枢进行了特别建构,其标志有三:《史记·天官书》继承天学传统,确立了以斗极为天心的天官体系;西汉武帝奉太一为至尊神,建汉家天地祭祀制度;东汉郑玄、马融依据谶纬之学,提出“六天说”,以北辰太一耀魄宝为昊天上帝。虽然两汉的“太一神——昊天上帝说”遭到了后世的批判,但其主张的“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仍然是人们仰观天道神圣秩序的焦点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