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形势的中外差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猛[1] 

机构地区:[1]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75-82,共8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博弈行为及其规制研究”(项目号:15CJL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持续十余年的全球低通胀局面出现了转变,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整体上升。这从表面看是供给冲击、成本推动、需求反弹等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从深层看则是宏观政策、理论基础、体制机制共同作用的必然。在全球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之际,中国通胀率却保持在较低水平,反映了中国通胀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其一,在政策层面,激活供给侧,稳住需求侧,动态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其二,在理论层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其三,在体制层面,集中力量,协调推进,高效恢复生产与生活秩序。面对可能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和通胀压力,要以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再平衡为目标,以引领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实践为导向,以保障生产与生活秩序平稳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通胀治理体系、增强通胀治理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价环境。

关 键 词:通胀 通胀治理体系 激活供给侧 稳住需求侧 绝对价格 相对价格 

分 类 号:F821.5[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