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嘉良[1] Wang Jialiang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100-108,共9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越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项目号:17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人学”思潮的累积、递变与转换是一个重要审视点。越文化的启蒙思潮甚炽,与此相关联的是人本主义思潮的高涨,遂有越地经久不息的“人学”理论积淀。中国新文学以“人的文学”为导向,促成了文学新变,这个格局由越地新文学作家率先垂范,恰好与越地以鲁迅领衔的作家群体承续传统、开创中国新文学形成同构对应关系,也促成了对世界文化新潮的有效汲取。新文学作家创建的“人学”理论又从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人学”观的超越,由此不难认定,从“人学”理论切入确实能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