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登山[1] XIA Dengshan
出 处:《英语研究》2022年第1期43-54,共12页English Studies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新史学方法的古代翻译史重写研究”(20AYY002)的阶段性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2019年度科研招标项目(CTSZB201903);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2022TD003)的支持。
摘 要:在多民族、大统一的历史时期,服务于民族治理和文化统治的国家翻译实践往往盛行。翻译学界对中国翻译史上出现的“重译”和“奉诏译”已有较为深入的考察,而始于辽代的“进译”现象尚未得到关注。对二十五史的系统考证表明,进译是译者将其译本进献给帝王而得到认可的国家翻译实践形式,可分为奉诏进译和自发进译两类。尽管史料中的进译记载不多,但能够说明皇权时代国家翻译意识和尚译精神的萌芽,昭示在多元文化系统中翻译渐趋中心地位,并开始系统、深度地参与朝政治理、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文化繁荣发展和多民族大融合等。对进译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少数民族主政时期的国家翻译行为,对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翻译史全貌具有重要启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