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建构与湮灭--《蝇王》中的儿童心理学探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瑞 徐帅 

机构地区:[1]石河子大学

出  处:《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9期27-30,共4页

摘  要:威廉·戈尔丁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其他获奖者不同的是,他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人生经历几乎改变了他对人性的认知,使他产生了“人性本恶”的观念。威廉·戈尔丁甚至认为,人产生邪念就好像蜜蜂产蜜一样自然。这种悲观的认知造就了《蝇王》这部巨作。威廉·戈尔丁借由一群十几岁青少年的荒岛求生之旅,呈现了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和多重形态,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不难发现《蝇王》中存在典型的发展表征和认知演化进程。皮亚杰指出,儿童认知的建构需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间存在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

关 键 词:儿童认知 儿童心理学 《蝇王》 威廉·戈尔丁 皮亚杰 人性本恶 人生态度 诺贝尔文学奖 

分 类 号:I561.0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