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00
出 处:《上海针灸杂志》2022年第10期1049-1052,共4页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338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8YFC1704606);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20-ZXY-009);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创新团队(YL-09)。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与乳腺增生症患者相关穴位疼痛阈值的检测,观察乳腺增生症患者穴位痛敏化现象并总结痛敏化规律。方法 使用WAGNER手持压力测痛仪对3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及32例健康受试者的膻中、乳根、屋翳、膺窗、合谷、天宗、肝俞、足三里、期门、太冲各穴分别进行痛阈检测,观察两组穴位疼痛阈值差异,并对不同病程及不同乳房肿块分级患者的疼痛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乳腺增生症患者各穴痛阈值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其中天宗、膺窗、太冲、乳根、屋翳穴痛阈值变化率较高;不同病程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太冲穴疼痛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病程>12个月患者其他经穴的痛阈值明显低于病程≤12个月患者(P<0.05),其中屋翳、膺窗、期门及天宗穴痛阈值平均变化率较高;乳房肿块分级BI-RADS 3类患者屋翳、膺窗、乳根、期门、合谷、天宗、肝俞等穴痛阈值明显低于BI-RADS 2类患者(P<0.05),其中天宗、乳根、屋翳、膺窗痛阈值平均变化率较高。结论 乳腺增生症存在明显的穴位痛敏化现象,患者相关穴位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健康人;乳房局部及背部投影区穴位的痛敏化更为明显;乳腺增生病程长短及乳房肿块分级均对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产生影响,不同病情状态的患者各穴位痛敏化程度亦存在差异。
分 类 号:R246.3[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0.1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