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站 霍晓敏 张雅昆 王亭亭 曾艳荣 谭承建[1] Xue Zhan
机构地区:[1]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19期110-116,共7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2160110、31660103);贵州省科技计划(编号:黔科合支撑[2019]2414);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编号:黔教合YJSCXJH[2020]134)。
摘 要: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黄花棘豆提取物中得到21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苦参碱、异苦参碱、别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定碱、(—)-7,11-去氢苦参碱、12,13-去氢苦参碱、12,13-去氢槐定碱、13,14-去氢槐定碱、槐胺碱、7β-槐胺碱、5β,7β-槐胺碱、5β-氧化槐胺碱、槐醇、8β-羟基槐定碱、(—)-14β-羟基苦参碱、Ochrocephalamine A、N-甲基金雀花碱、白羽扇豆碱、(+)-17-氧代白羽扇豆碱、氧化白羽扇豆碱。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5、化合物8~化合物9、化合物11~化合物16、化合物18、化合物20、化合物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浸虫浸叶法对12个含量较大的化合物进行抗斜纹夜蛾幼虫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除化合物6以外,其余11个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且化合物12表现出较强的杀虫活性,浓度为10 mg/mL时72 h的校正死亡率为58.0%。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