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晓红[1] Qi Xiaohong
机构地区:[1]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联部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5期81-90,共10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众’演变研究(1898—1937)”(编号:17BZW18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由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中的普及与提高问题衍生出的语言问题,就是1934年的“大众语”运动。它是在新生活运动所促发出来的复古潮流中,针对白话、国语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大众语”从一产生就无时不处在一种对立的关系之中。它是建立在基本的社会阶级对立的事实上,把语言作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场所来认识的。大众和语言结合,就是希望通过与大众言说的互动造成一种独立统一的“大众意识”,进而形成新的大众阶级,改变其时的社会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