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华月 刁统菊[2,3] Sun Huayue;Diao Tongju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2]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3]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5期109-118,共10页Folk Culture Forum
摘 要:近年来,网络群体创作对神话等民间文学角色的影响日趋明显。例如,神兽饕餮的同人创作方兴未艾,赋予饕餮呆萌、恐怖、搞笑等诸多特质。其中,非盈利创作以其独特的创作和反馈机制成为反映创作者内心真正饕餮形象的有效视角。借助网络民族志的调查方法,通过分析非盈利创作中饕餮等神兽被解构的特点、类型、动力、边界,以及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模式可以看出,依托网络语境,非盈利创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饕餮原有形象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影响,还极大丰富了饕餮的形象特质和表现形式,拓宽了饕餮乃至其他神兽形象生产传播的新渠道。事实上,萌化并不是饕餮同人的专利,而是整个时代的文化主流为吸引青少年群体增强亲和力而主动做出的努力。人们想要保留的也许并不是具体的饕餮形象本身,而是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的优秀传统文化印记。这可以为我们探索民间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提供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