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庞学铨[1] Pang Xuequan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2年第10期15-29,共15页FOREIGN PHILOSOPHY
摘 要: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如何认识对象?如何证明并确信所获得的认识?这是一般认识论所涉及和涵盖的三个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西方哲学长期以来观点纷呈,讨论和论辩迄今依然不断并且仍将继续,显示了认识论作为哲学根本问题之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笛卡尔、康德为代表的主体性哲学和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经典现象学,特别是施密茨的新现象学,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研究,将展示出认识论问题在探讨和论辩中不断发展与深化的状态与进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