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斐然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50
出 处:《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29期8-10,共3页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规模收缩问题研究”(21BJL048);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工程资助项目“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保持适度规模促进转型发展研究”(202014);亚洲发展银行项目“创新驱动的黑龙江资源枯竭城市绿色转型研究”(TA5693)。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是工业化大生产蓬勃发展、并由此催生出一批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的时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理论的出场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发展与区域分工集聚视角切入,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过程、功能演变,并对资本主义城市问题予以批判,洞悉了城市是生产力区域分工的产物,也是生产力区域集聚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理论中蕴含的深邃哲思与真理光辉,不仅在理论层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空间维度,构建了探究城市经济学问题本质的方法论,而且为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依据。
分 类 号:F0-0[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