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3]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江汉论坛》2022年第11期93-103,共11页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长江文化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30106191051)。
摘 要: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原政权对周边蛮夷族群采取过多种政治举措,并以此建构了完善的服制体系,从中透示出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蛮夷首领称谓早期多不固定,战国时秦王以专有的诸侯名号来称谓蛮夷首领,以期在法理上巩固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秦汉边郡蛮夷聚居区的蛮夷长可控制各自蛮夷邑中的夷民,而普通夷民除服从蛮夷长管理外,还需作为国家编户从事田地耕作。随着华夷关系的现实变化,“五服”体系产生了外围要、荒两服向内部圈层迁移和中央圈层向外部延伸的双向变动,这一过程导致蛮夷在“五服”中的政治地理位置逐渐固定化。政治称谓、基层治理、意识建构三个层面共同反映出早期华夷间的民族融合态势及其演变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6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