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玉倩[1] 贾岩辉[1] 邱艳艳 陈艳荣[1] 王廷瑞[1] 曲红
机构地区:[1]滨州市中心医院,山东滨州2517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20期3813-381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7-499)。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脑小血管病病人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392例50岁及以上符合影像学诊断的脑小血管病病人,通过临床资料判定病人中医证候,分析脑小血管病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记录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血管周围间隙、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白质高信号部位、分级;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影像学标志的部位及分级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脑小血管病病人以气虚血瘀型为主(45.9%),其次为风痰阻络型(31.6%),肝阳上亢型最少(22.5%)。MRI表现血管周围间隙374例(95.5%),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227例(57.9%),白质高信号336例(85.7%),3种表现均以气虚血瘀型最多。不同中医证候白质高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其他证型,气虚血瘀型合并白质高信号比例更多(P<0.05)。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候与白质高信号分级呈正相关(r=0.357,P<0.001)。结论脑小血管病病人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型为主,病理因素以瘀为主;脑小血管中医证候与白质高信号分级相关,针对脑小血管病进行中医治疗时,以活血化瘀为治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