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颖[1,2] 王长德 许慧 张梦珊 LU Ying;WANG Changde;XU Hui;ZHANG Mengshan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82
出 处:《中国民间疗法》2022年第19期87-90,共4页China's Naturopathy
摘 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PCIV的相关文献,建立PCIV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PCIV的取穴规律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处方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篇,涉及针灸处方212首、穴位114个;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为风池、百会及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分别为风池-百会(61.12%)、内关-三阴交-风池(18.96%);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结论:针灸治疗PCIV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法,主要选穴包括风池、百会、足三里及内关等。
关 键 词:后循环性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灸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分 类 号:R255.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