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琴[1] YU Qi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 处:《公共治理研究》2022年第5期50-59,共10页PUBLIC GOVERNANCE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高压反腐下的基层群众廉洁感知生成机制与跟踪测量研究》(编号:20CSH017);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跨越公众廉洁感知陷阱研究》(编号:2021YQNQD0051)。
摘 要:目前公众廉洁感知在量化研究视阈下始终处于“被测量”“被观瞻”的地位,公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边缘化。采用话语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可补充回应公众廉洁感知与政府反腐绩效间张力的成因等问题。在公众廉洁话语的“积极情绪”文本中,公众使用互文话语策略将意识形态、体制机制以及历史文化不断再情景化入自己的文本实践中,公众廉洁话语的“积极情绪”文本具有连续性和历史性。在“消极情绪”文本中,公众更多地使用论辩话语策略,通过定义、无效以及危险等话语手段对日常生活中具体腐败行为进行批判性论辩,使“消极情绪”文本的话语实践呈现强烈的情感唤起与道德诉求。公众廉洁话语具有一般化、抽象化的能力和先验的价值判断,公众廉洁话语的情感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自己理性塑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动应激的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