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明磊 王京宏[2] 王伟伟 王志成 张超[1] 孙风丽[1] 刘曙东[1] 奚亚军[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咸阳712100 [2]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100 [3]陇县种子管理站,陕西宝鸡721200
出 处:《种子科技》2022年第19期14-20,135,共8页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基 金:陕西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计划项目(201710100000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0706);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NY-172)资助。
摘 要:为探明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高产栽培技术,于2020—2021年以前期筛选鉴定粮饲兼用性能表现较好的品种(系)西农136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播期、追肥量和播量对西农136主要农艺性状(分蘖、株高及生育期等)及产量(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西农136株高、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显著(P<0.05),对饲草产量、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追施尿素量对冬季分蘖数、株高、生育期及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播量对冬季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饲草鲜重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分蘖数和饲草鲜重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降低。粮饲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栽培措施为A2(10月4日)播期、B2(90 kg/hm2)追施尿素量、C2(4.5×106粒/hm2)播量,比周麦18单一籽粒收入增收47.65%。本研究明确了粮饲兼用型小麦西农136的适宜栽培措施,为其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在陕西关中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