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AR和PCE模型在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姜云星 张向辉[1] 何佳[1] 王馨平 胡云华[1] 马娇龙 刘佳铭[1] 木拉提[1] 闫贻忠 张景玉[1] 王奎 宋艳鹏 郭恒[1] 马儒林[1] 郭淑霞[1] 

机构地区:[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832000

出  处:《中国卫生统计》2022年第5期728-732,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60551)。

摘  要:目的对China-PAR(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在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进行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该人群5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准确性,并将其与汇总队列方程(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纳入3347名年龄在40~74岁之间,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研究对象。分别使用China-PAR和PCE计算个体5年ASCVD发病风险。模型再校准前后,分别通过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来评价其预测准确性。结果3347名研究对象中,女性1839人(54.94%)。在5年的随访中,共发生286例ASCVD事件。China-PAR和PCE的区分度均较好(C统计量:0.727~0.738)。男性中,China-PAR和PCE的C统计量分别为0.727(95%CI:0.689~0.766)、0.727(95%CI:0.684~0.770);女性中分别为0.738(95%CI:0.703~0.773)、0.731(95%CI:0.696~0.766)。PCE和China-PAR均分别低估了女性5年70%和23%的ASCVD发病风险。China-PAR比较准确地预测了男性的ASCVD发病风险。模型的再校准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校准度。净效益分析表明,在5%的阈值风险下,PCE的临床价值要高于China-PAR。结论相比于PCE,China-PAR更适用于该人群,应该建立专门针对该人群的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更好地促进ASCVD的一级预防。

关 键 词: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预测模型 外部验证 

分 类 号:R195.1[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