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海玉 GUO Haiyu
出 处:《江汉学术》2022年第6期55-64,共10页JIANGHAN ACADEMIC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诗歌叙述学的中国传统、西方资源与当代诗歌写作生态研究”(21YJA751021)。
摘 要:诗歌叙述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理论,其核心议题是叙述如何产生诗性。从中国当代诗歌叙述者的类型角度研究此问题,可发现不同类型的叙述者生成诗性的方式有异。根据叙述者和隐含作者关系的不同,可将中国当代诗歌叙述者分为三类:显性合一型、显性分裂型、隐性框架型。显性合一型叙述者,面对不确定的受述者往往将复杂情思隐藏在象征意象或意境中;面对亲近的受述者,喜欢以“概念叙述+展示”模式来表情达意;若受述者是陌生人,则以复调方式生成诗性。显性分裂型叙述者,或以小人物的独白形式表达独特历史认知,或通过主客易位的方法打破人本意识的束缚,或将隐含作者的评论隐藏在他者声音的背后来表达洞见。隐性框架型叙述者,往往通过特殊叙事视角、创作方法和叙事语法来创造诗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