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增赋[1,2] Zhang Zengfu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2]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71-76,共6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 金:202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C2202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中国古典世情小说创作的巅峰,《红楼梦》的“大旨谈情”既表现出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也是《红楼梦》“情本”创作观念的具体表征。然而,在“有情”的现实生活叙事结构之外,作者又笼罩了一层“无情”的宗教叙事框架。为了破解这一悖论,本文从个体心理学的“社会兴趣”和“生活风格”理论出发,结合“阳明心学”等明代中晚期思潮,通过分析贾宝玉的生活世界,指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在于颠覆一个“诈伪”的现实世界而重新确立一个“纯真”的理想世界。而从现实的此岸通向理想彼岸的津梁,则表现为宝玉的儿女之情。为了规避“情本”观与封建末世森严的道德秩序的显在冲突,作者在《红楼梦》的现实叙事结构之外又重新套上了一层“谪凡—度脱”的宗教叙事框架,构成了独特的双层叙事结构体系,也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思想内涵。本文不仅将解读《红楼梦》宗教叙事框架与“大旨谈情”之间的关系,也将展示现代心理学理论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