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中国文学的“非虚构”书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学勇[1] 魏欣怡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4期216-216,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作为引领抗战时期文学潮流的“非虚构”书写,在展现中国革命与抗战思想文化的价值体系、精神指向及时代情绪诸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学内部而言,战时“非虚构”书写以多样的文体类别、情感方式及表达技巧,拓宽了文学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和革命的表现领域,进一步发挥了其国家民族叙事的功能。从文学外部而言,“非虚构”书写打破了文学本身最关键的以虚构为核心的“文学”的界限,拉近了文学与民众生活的距离,形成了一套极富大众化特质的民族形式.

关 键 词:非虚构 情感方式 民族叙事 时代情绪 民众生活 精神指向 表达技巧 抗战思想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