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改良到复兴--徐悲鸿中国艺术话语模式的思想理路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玉山 

机构地区:[1]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出  处:《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21期65-70,87,共7页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研究20世纪初百年巨变背景下,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先行者的艺术主张及其艺术话语模式,有助于建构当下的中国艺术学术话语体系。该文作者以徐悲鸿公开发表的文章为研究基础,对其加以分析后发现:随着对中西与古今艺术观点认知的深化,徐悲鸿的艺术主张从“改良中国画”转向“复兴中国派”。基于复兴之目的,徐悲鸿重评画史,倡导写实,尝试构建写实、写意、至美共存的多元审美格局,由此形成了以师造化为中心,由“写实”“写意”“境遇”“古典派”“古典主义”“尽精微”“致广大”“道问学”等系列概念组成的中国艺术话语模式,这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传统写实理念的回潮。

关 键 词:徐悲鸿 改良 复兴 艺术话语 话语建构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