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玉山
机构地区:[1]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出 处:《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21期65-70,87,共7页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研究20世纪初百年巨变背景下,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先行者的艺术主张及其艺术话语模式,有助于建构当下的中国艺术学术话语体系。该文作者以徐悲鸿公开发表的文章为研究基础,对其加以分析后发现:随着对中西与古今艺术观点认知的深化,徐悲鸿的艺术主张从“改良中国画”转向“复兴中国派”。基于复兴之目的,徐悲鸿重评画史,倡导写实,尝试构建写实、写意、至美共存的多元审美格局,由此形成了以师造化为中心,由“写实”“写意”“境遇”“古典派”“古典主义”“尽精微”“致广大”“道问学”等系列概念组成的中国艺术话语模式,这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传统写实理念的回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8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