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菁菁 Liu Jingjing
机构地区:[1]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出 处:《大庆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12-116,共5页Daqi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红色音乐的时代价值与传播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YSE314;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红色音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SGB2022059。
摘 要:东北作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残酷艰苦的环境中与日军奋勇抗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可歌可泣,这种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青史长存。抗联歌曲是我国特定时期的抗战文化现象,它有着特定的创作主体,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意义深刻的精神内涵,是我国近代反侵略反压迫的宝贵抗战文化遗产之一[1]。作为东北抗联党组织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在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14年中,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对瓦解敌军阵营、赢得人民群众支持起到重要作用。以东北抗联歌曲为研究对象,从抗联歌曲的民族精神、增强东北抗联歌曲的革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及加强东北抗联歌曲的民间传唱与网络传播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对东北抗联歌曲传播的路径作进一步探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2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