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露[1] Yu Lu
出 处:《学术研究》2022年第11期149-156,共8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18CZS03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季国人关注域外历史的热情大为高涨,多数以西洋史、泰西史、万国史相称谓,虽然尚未形成具体实在的本土著述和学科,但围绕译著的观念讨论十分丰富,既是当时国人面向世界的重要一环,也对其后的世界史学科发展起到制约的作用。相对万国史等称谓晚出的“世界史”概念,主要来自日本,既强调包括世界全体,注重彼此联系,又取决于文明名义下的国家实力,难免厚此薄彼,呈现出理念与现实的张力。关于世界史的讨论既关乎“历史”,更牵连“世界”。一方面促使史学的内涵和功能从纵向的回望传统逐渐扩充到横向的归纳公例,探究世界公理;一方面折射出国人试图“走向世界”,冲破单一文明论,向“世界”证明东亚和中国自有文明的艰难努力。中国能否进入世界,中国史是否有资格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是中西文明力较量的典型表现,关系到近代中国的立国根本。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