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星
出 处:《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摘 要:中国的铁器文物承载着中国历史文明,是炼钢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储藏有丰富的铁器文物,除了馆内收藏的活动铁器、农具、兵器外,还有许多铁器文物被存放在户外。中国使用铁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铁的使用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了奴隶制度的崩溃局面。然而,保存完整的铁器文物非常罕见,原因是铁本身的易腐蚀性特点,铁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难以储存和修复。考古研究表明,大多数铁器文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物,能起到电解质的作用,在与空气中的介质接触后,会立即发生电化学反应,对铁器文物造成严重破坏。铁制品长期埋在地下,腐烂严重,开挖后,由于情况的突变,铁的腐蚀程度加剧,若不能得到有效的修护,几年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出土的铁器文物普遍难以进行维护和综合修复,而且由于初期的炼铁技术不成熟,铁的纯度较低,现代文物保护工作存在困难。本文将考虑铁器文物的腐蚀机理、影响铁器文物腐蚀的因素、铁器文物的保护技术,为铁器文物的储存提供参考。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