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系)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n agronomy,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of bred wheat varieties (lines) in southern Huang-Huai region in recent yea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凡[1] 杨春玲[1] 刘国涛 Zhang Fan

机构地区:[1]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21期90-97,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3);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编号:212102110293);安阳市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编号:2022C01NY025)。

摘  要:以2016—2020年中作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中的35份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运用遗传多样性分析、通径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0个性状指标的多样性指数(H′)为1.028 3~1.638 1,平均为1.484 1,其中千粒质量H′最大,稳定时间H′最小,但其变异系数(CV)最大,为66.41%。在平方欧氏距离大约为2时,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Ⅵ大类群,各类群间产量表现为Ⅳ>Ⅰ>Ⅱ>Ⅲ>Ⅴ>Ⅵ。主成分分析可从10个性状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解释71.59%的性状信息,依据主要性状的小麦评价值(F值)越高,综合性状越好,排名前5位的小麦品种(系)分别是轮选187、安科1602、中优69、新麦40、中麦521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最优方程,筛选出穗粒数、千粒质量、株高、容重、蛋白质、吸水率和稳定时间7个性状可以作为小麦新品种(系)综合评价指标。供试小麦材料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差异较大,在育种过程中应注重改良,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系)可作为杂交首选亲本,7个综合评价指标可作为选育小麦新品种的依据。

关 键 词:小麦性状 多样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分 类 号:S512.103.7[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