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遇春[1] Li Yuchu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97-109,115,共14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8ZDA26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阶段性来看,作为“后30年”的新时期文学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历史反拨,而新时代文学则是在扬弃新时期文学历史合理性与偏颇的基础上对“前30年”文学的历史回归,即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开创新时代文学新格局。新时代文学在人民性、时代性和传统性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理论特质,且在梁晓声等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有所体现。新时代文学致力于以文学的人民性话语为中心,同时将其与人性、民族性、人类性等话语融为一体,由此体现出“新人民性”特质。新时代文学又致力于重建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性,试图站在大时代和大历史的高度观照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生活,同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看待当代中国从“前30年”到“后30年”的历史变迁,以免将两个30年二元对立叙事,由此体现出“新时代性”特质。新时代文学还致力于重建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性,倡导在文学创作中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旨在以更加包容的胸襟复兴中国文化和文学传统,由此体现出“新传统性”特质。三个理论特质实际上从三个维度重建了新时代文学的写作伦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