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羽和翦伯赞史学观点的异同及特点——以20世纪30年代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Similarities,Differences and Features of the Historical Views of Lv Zhenyu and Jian Bozan——An Examination Centered on the 193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超燕 Liu Chaoyan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39-149,共11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自社会史论战结束至1937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尚不明确,吕振羽和翦伯赞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呈现出“同气连枝”般的互济和共识,在古史分期、社会性质、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上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另一方面,在如何看待史前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如何处理研究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等问题上,又表现出“和而不同”的特点。他们都曾将郭沫若划至“实验主义”一派而加以批评,并就亚细亚生产方式、古史分期等重大历史理论问题同郭沫若形成对峙、争论的局面。吕振羽、翦伯赞之间的共识和异见,以及二人对郭沫若观点的接受、批评与再认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整合与过渡阶段的实际反映。全面认识和把握这一特点,实事求是地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谱系的多重面相,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深化。

关 键 词:吕振羽 翦伯赞 郭沫若 古史分期 亚细亚生产方式 

分 类 号:K09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