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弥明言 杜超 温小珊 姚锋先 纪玲玲 李松涛 王宵君 程林秀 Mi Mingyan
机构地区:[1]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城市固废低碳循环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 [2]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22期223-233,共11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907331、32160763);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GJJ180780);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编号:2021SKTR04)。
摘 要:探索了短期内动物源和植物源液态有机肥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对我国南方柑橘种植系统红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该地区创新施肥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试验于2019—2020年在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开展,设置6种处理:清水(CK)、单施液态化肥(T1)、单施动物源有机液肥(T2)、单施植物源有机液肥(T3)、50%动物源有机液肥+50%化肥配施(T4)和50%植物源有机液肥+50%化肥配施(T5)。通过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磷素累积情况(全磷和速效磷)及易解吸磷(RDP)含量、土壤最大缓冲量(MBC)、磷平衡零点浓度(EPC_(0))、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持饱和度(DPS)等指标的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土壤磷素环境学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植物源液肥比动物源液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T5效果最好,有效提高了土壤中遗留磷的活化率。不同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下,土壤RDP、EPC_(0)和DPS等磷素环境学指标显著增加,MBC和PSI显著降低,但均未超过环境阈值,短期内环境风险较小。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值、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SOM)、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磷素累积量是土壤磷素环境学指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来看,施用液态有机肥是提高红壤磷素有效性的较好方法,且对于解决红壤丘陵区“用工荒”的难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分 类 号:S147[农业科学—肥料学] S666.206[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X592[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