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晓成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135-141,共7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治理视野下的清代捐输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1CZS02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前中期,盐商往往于战争、灾荒等突发事项中捐输以助国用,政府也相应予以奖励。具体而言,顺治至雍正时期盐商捐输较为零星,政府仅给予职衔、顶戴等荣誉性奖励。自乾隆朝起,政府的奖励力度大幅提高,新增加级、纪录、即用、先用等奖励。但即用、先用两项奖励由于涉及职官铨选,过于优渥,最终在乾隆末期被废止。嘉庆朝奖励政策虽率由旧章,但盐商拖欠捐款与政府兑现奖励延宕成为常态,导致奖励有名无实。清政府对盐商捐输的奖励既非必然且奖项亦非法定,这与作为定制的捐纳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盐商捐输、政府奖励所展现的政商利益交换中,双方身份并不对等,政府占据主动而盐商较为被动,政府绝对强势而盐商相对弱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