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Yue Zhao Guangbin Ji 赵越;姬广斌(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1100,China)
出 处:《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22年第11期2936-2941,共6页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
基 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971111);the Postgraduate Research&Practice Innovation Program of Jiangsu Province(KYCX22_0355);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Key Laboratory(6142908-KQ111501114)。
摘 要: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of stealth technology can trace back to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prototype of a jet-powered flying wing,Horten Ho 229,flew on March 1,1944,designed by Walter Horten&Reimar Horten.Reimar Horten visualized the use of charcoal dust to absorb radar electromagnetic waves(EMWs).本文首先概括了上世纪隐身技术雏形、隐身参数计算机理、探测技术等的发展历史以及吸波材料的常见分类.然后指出材料合成中多注重性能均衡的复合设计,并着眼于反射损耗与阻抗匹配参数等性能调控方式,如微观组分调节、形貌设计等.近十年来,随着应用需求的提高,电磁波吸收为主的隐身材料趋向于低频、宽频的应用需求,外场调控、阻抗渐变等设计思路引起关注.而随着航空航天、地面装备等实际需求的增加,电磁波吸收材料逐渐向红外/可见光等多频谱兼容、服役性能等方向发展.如何实现红外发射率可调、可见光透明或伪装、耐苛刻环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关 键 词:反射损耗 隐身材料 电磁波吸收 红外发射率 航空航天 阻抗匹配 地面装备 材料合成
分 类 号:TB34[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9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