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56
出 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9-30,共12页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生态视角下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次生灾害的治理”(20BXW011);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网络恐怖主义研究:叙事逻辑、行为规律与治理方案”(FZFK21-04)。
摘 要:“以共情促行动”为典型特征的网络恐怖主义,利用网络世界多模态话语互动与极端化情境叙事,数次生发和倍增共情效应,正在将一个个“信息孤岛”加工成一座座“信息堡垒”,将“信息共同体”升级为“行动共同体”,反复对主流社会共享的认知框架、观念根基、意义体系和价值基础进行冲击、侵蚀、解构和挑战。通过搭建“情境叙事—价值对齐—行为动员”整体分析框架,可以解析和回答以“伊斯兰国”为典型代表的网络恐怖主义是如何借助共情效应占据“声音市场”诱发个体行为决策,又是如何通过建构群体认知、社群身份、组织关系收揽“号召力”引发社群集体动员,或可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网络恐怖主义、反制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增添一种新视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