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慧腾[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出 处:《当代学生》2022年第6期22-23,共2页Modern Students
摘 要: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七单元选了《赤壁赋》(以下简称“前赋”),要深入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对生命困境的超越,还需要阅读《后赤壁赋》(以下简称“后赋”)。用金圣叹的话说,“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不过,《后赤壁赋》相比《赤壁赋》,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前赋将主客问答的说理过程建构在由水、月、风组成的自然美景中,后赋却没有直接议论的语句,而是叙述和描写了苏轼在写作前赋三个月后再游赤壁的经历,特别是结尾还写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梦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