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 [3]北京师范大学
出 处:《新闻记者》2022年第10期72-84,共13页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 金: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新媒体艺术创新研究”(批准号:18ZD12)的阶段性成果;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编号:GRF14600618)。
摘 要: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媒介形态,而且它的创作和写作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一方面显著地揭露了创作者与资本平台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凸显出新的劳动共同体所展现出的反剥削和反异化的契机。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工作境遇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从创意劳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角度对网文作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尽管网文创作的劳动关系依然还存在着各种不合理之处,但是,网文作者们的抗争和抵制,显然十分有力地震慑了资本的霸权。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为了谋生而忍气吞声的“打工仔”,网络文学的作者们体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游离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劳动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主体意识和抵抗意识,而非进一步的异化。因此,与其悲观地将网络文学的作者们判定为一种在数字时代之中被进一步异化的“文学打工仔”,不如将这种新型的劳动模式以及劳动者们所体现出的进步性看作一种抵抗异化的契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