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陶成涛[1] Tao Chengtao
出 处:《乐府学》2022年第1期212-233,共22页Research on Yuefu
基 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古诗歌的音乐生成与新变研究”(项目编号:18YJC751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唐诗中的“以汉喻唐”现象往往被认为是唐代诗人的艺术开创,反映了唐人在社会现实、对外战争、政治诉求上比附汉代的文化情结。唐诗中“以汉唐”手法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打通时空的诗歌意境,体现了唐人在文化心理上对大汉的向往和对唐代直追汉代的自信。在诗歌中褒扬或者讽喻现实时,“以汉喻唐”的诗歌书写增强了诗意的委婉含蓄和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见可以归纳为“以汉喻唐”诗歌书写的文化渊源。除此之外,“以汉喻唐”诗歌书写还承载着自身重要的艺术渊源,这体现在从南朝到唐代的乐府诗歌中的汉代意象的连续使用。唐代诗人继承了南朝乐府诗中“想象汉代”的文学传统,学习了南朝乐府诗中营造“汉代意象”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身“以汉喻唐”的诗歌书写模型。而南朝乐府诗中“想象汉代”的诗歌创作共性主要来自“梁鼓角横吹曲”的流行。齐梁时代,对于传入江南的胡乐,南朝乐府机构进行了附会“汉横吹曲”的改造,而“汉横吹曲”本身应是魏晋之际对于传入中原的胡乐进行的附会汉朝的命名。经过齐梁乐府改造的北朝胡乐接续了被认为是“汉乐”的音乐文化基因,因此刺激了齐梁乐府诗人集中的对于汉代音乐文学的想象。在“梁鼓角横吹曲”流行的音乐环境中,催生了南朝乐府诗“想象汉代”的文学传统。本文认为,南朝乐府诗“想象汉代”的文学传统,是唐代诗人“以汉喻唐”诗歌书写的艺术渊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14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