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前静注及术中持续泵入艾司氯胺酮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炎性指标及术后早期疼痛情况观察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立杰 闫战秋 吕小静 崔秀荣 刘忠玉 

机构地区:[1]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出  处:《山东医药》2022年第33期50-53,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注及术中持续泵入艾司氯胺酮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炎性指标及术后早期疼痛情况。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方式进行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注0.5 mg/kg的艾司氯胺酮负荷量,术中持续泵入0.1 mg/(kg‧h)的艾司氯胺酮至术毕。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输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即刻(T_(1))、手术结束(T_(2))、术后1 h(T_(3))、术后3 h(T_(4))五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炎性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炎性指标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T_(3)、T_(4)的VAS疼痛评分。观察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药总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3 h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相比,两组患者T_(1)时的MAP及HR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_(1)、T_(2)、T_(3)时的MAP及HR均降低(P均<0.05)。与T_(0)时相比,两组患者T_(1)、T_(2)、T_(3)、T_(4)时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_(1)、T_(2)、T_(3)、T_(4)时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均<0.05)。实验组T_(3)、T_(4)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相比,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等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麻醉诱导前静注及术中持续泵入艾司氯胺酮,有利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关 键 词:艾司氯胺酮 氯胺酮 血流动力学 炎症反应 术后疼痛 腹腔镜手术 子宫切除术 

分 类 号:R614[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