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齐[1] Wang Qi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10期80-87,共8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摘 要:克尔凯郭尔哲学生涯的开端始自他对以黑格尔和黑格尔主义为代表的欧洲思辨哲学传统的批判,体现在他对“现实”、“生存”和“单一者”这些概念的全新阐释之上。但在《爱的作为》当中,克尔凯郭尔从基督教立场出发,令他之前竭力树立的表示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现实”概念滑向“内心性”,并在基督教思想内部把“内心性”等同于“现实”;同时令与思辨哲学意义上的“普遍的人”相对抗的“单一者”概念滑向普遍的“邻人”,回到了他批判过的思辨哲学的立场,这种思想倒退印证了尼采对基督教与形而上学的批判,二者都是不关心“现实”甚至扭曲“现实”的“背后世界”。克尔凯郭尔强调爱的意向而非行动的主张引来了阿多诺从社会批判角度的严厉批判。阿多诺的批判是从对克尔凯郭尔毫无同情的外部立场做出的,虽然切中了《爱的作为》的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底色,但同时也错失了克尔凯郭尔写作所开显出的精神深度。倘若我们采用一种同情式的阅读,那么克尔凯郭尔把信仰和爱转向人的“内心性”的做法,与耶稣倡导的“神的物”与“该撒的物”的区分在精神内里上是一致的,它所开启的信仰的精神面向正是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合理位置和功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