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George Eloit 任于锡(译)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22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摘 要:诗的大路,经过了弥氏诗歌的中心又经过了莎氏的作品而前进;这莎氏并非十九世纪与我们同时存在的莎氏,而是被认为天赋以高超于弥氏诗歌生命的。这种平凡的信仰,或者就是现在在我们与我们所需要新诗的趋势间的一种界限。在诗歌中对于不自觉和自由份子的十九世纪热,现在已经变成一种弱症,可是反把莎氏培养肥了。我们真是不幸的很,关于诗人个人创作的态度,他给我们极少的说明,而弥氏却给我们极多。为此莎氏的沉默和弥氏的饶舌,很可认为是外来的情形,因为都是字面的学识太多,以致太直解了。关于他们个人创作上一种卓越的蒙味,我们可以从莎氏读进去而从弥氏读出来。在这一方面,他二人被比的好像太高了,也太勉强了,很易使人不相信;尤其是常识告诉我们说一位诗人无论说什么或是不说什么论到他的作品必需永远认为其中有很多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9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