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场”到“在场”: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研究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宝强[1] 钟曼丽[1] 

机构地区:[1]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1期202-208,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海南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研究”(JD(ZC)2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研究”(20BRK0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村级治理的有效性则依赖于农民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农村妇女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主体,参与村级治理既可维护自身权益,又可提升村级治理善治水平。但在传统文化和宗教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少数民族农村妇女一直处于村寨权力体系的边缘。基于性别、话语、权力的维度,构建分析框架,从性别制度、话语权、村寨权力体系及自组织方面探讨了村级治理中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的缺场。鉴于此,须通过多维赋权来提升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的性别认知,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级治理主流,推动其从“女能人”向“治理精英”转变,进而激活内生动力,培育外源动力,从而实现在村级治理中从缺场到在场的转变,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 农村妇女 村级治理 多维赋权 

分 类 号:D632.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